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汉末圣人 > 第1157章 和亲(下)

第1157章 和亲(下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如曹昂所安排的那般,去卑回家之后,便写了一封奏疏,请求天子赐亲于匈奴,还专门点了董承的女儿董氏。

这封奏疏一送上,在曹昂的推波助澜下,立刻便流传开来,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,满城风雨,甚嚣尘上。

尤其是普通老百姓,最爱热闹。

大家的关注点并不在和亲上,他们也不懂。他们就关心这匈奴人为何点名董承的女儿。有传言说匈奴王对董氏一见钟情,也有传言说双方情投意合,特意求天子赐婚······流言这种东西,真真假假的,众人更是口口相传,仿佛跟真的一样。

董承得知此事都懵了,他还准备将女儿嫁给天子呢,这流言一出,他女儿如何入宫。而且因为流言是在市井中传播,他连阻拦的办法都没有。

宫中的刘协得知此事也懵了。

刘协老早就想纳董承的女儿为妃,倒不是刘协好色,而是董承是他身边唯一掌兵权的人,虽然双方是亲戚,但他也担心董承倒向曹昂,所以便想用结亲的方式拉拢对方,进而掌握董承手中的军队。

这么多的动乱,让刘协看清了一件事,那就是有兵才有权。

现在这事一出,让他如何纳妃。

眼看此事愈演愈烈,刘协的心腹冯硕建议刘协装作不知,冷处理此事。待风波过去,众人也便忘了。

至于去卑那里,可在私底下与他商谈,让他打消这个念头。

刘协觉得颇为有理,便装起傻来。尚书台这边请他做决定,他便一拖再拖,就是不开口。

刘协的这点小把戏难不住曹昂。

曹昂眼见刘协故意冷处理,便以三公九卿缺额太多,恳请擢补为由,召集众人议事。

天子东归途中,朝廷的官员都死的差不多了。三公还尚存,可九卿里面,就剩下太常王绛、卫尉周忠、太仆韩融、宗正刘松四人。而且周忠病重,离着断气也没多久了。至于其他重臣,也就伏完、荣邵、杨众几人,而尚书和侍中,几乎如走马灯一般,换了快一个遍了。

所以各级官吏也确实该补充。

这种情况下,刘协也不得不同意了曹昂的召集。

其实官吏的补充曹昂并不在意,事到如今,小朝廷基本上已经废了。不管是任命什么官职,其实也就是自娱自乐。

不过众人对这些官职倒是挺在意,各种争夺,唯恐位置落不到自己屁股底下。

眼看众人争夺的厉害,刘协一时也没了主张,便看向曹昂。

“大将军以为如何?”

曹昂笑道:“东归途中,朝廷重臣殉国多人,而今在安邑的,十不存一。若是从现存这些人中拔擢,倒是显得有些儿戏。

朝廷不是准备返回洛阳吗?

天子回洛,便是重塑朝廷威严之机。我以为到时可以征召天下有名望之士,比如前平原相陈纪,前沛相袁忠,前太仆赵岐,前御史中丞桓典,前山阳郡太守刘洪等等,入朝补充诸职,只有如此,才能让天下人信服。”

曹昂一开口,不少人纷纷赞同。

刘协也觉得曹昂之言有理,便同意了此事,诸职的补充稍后再说。只有丁冲被任命为司隶校尉,领侍中,而原司隶校尉荣邵转为尚书仆射。

对此众人也没有意见,若是不服,请先有一个当大将军的外甥和当皇后的外甥女。

此事暂且商定,刘协正准备退朝,这时尚书裴茂突然站了出来,请求刘协同意去卑的和亲请求。

刘协听得此言一愣,今日没有这项议题。

裴茂却是不管,他之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及此事,就是要让刘协无法再躲避,逼他定下此事的。

于是任()

凭刘协脸色如何难看,裴茂却是侃侃而谈起来。裴茂本就通实务,还懂兵事,自然不是那些腐儒可比,所言有理有据,颇为让人信服。

这时董承坐不住了,你裴茂如何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去卑。

“胡说八道,我大汉自光武皇帝以来,已经数百年没有和亲之事。”

“今时不比往日,去卑于国有功。”

······

二人争论不休,连带着很多大臣也纷纷出言。

刘协刚想开口,曹昂却突然站出来说道:“不知杨太尉如何看此事?”

杨彪已经看明白了,这是曹昂专门针对董承的。联系到之前有传言,董承指使孙徽刺杀曹皇后,他倒是明白了此中缘由,也清楚曹昂的势在必行。

杨彪并不愿意曹昂如此打击董承,可是他清楚,这事他拦不住。现在曹昂的手段还很温和,若是天子阻拦,只怕曹昂就要直接对董承动手了。

说到底,这事还是董承的错。

杨彪觉得,让董承吃这一次亏也好,省得他总是不讲规矩。

于是杨彪道:“我大汉二百年来,确实没和亲的情况,不过前汉倒是有些旧例,此事事关国体,更是要慎重。”

杨彪没有反对也没有同意,但众人却很明白,杨彪此言便是支持的。

直到这时,丁冲才站出来说道:“天子,去卑护驾有功,若是朝廷不同意,易为人诟病,也寒了重臣之心。而且匈奴不稳,于夫罗僭越称单于,正需要去卑来制衡此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