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汉末圣人 > 第1168章 关门,放李参

第1168章 关门,放李参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次日一早,曹昂又下了一条命令,并州、三辅的官府可与大汉境内愿意汉化的胡人部落榷市,向其售卖粮食。

众人皆是不解,以为此举有可能助长胡人在汉地的发展。

曹昂笑道:“你们以为不给胡人粮食,便能将他们饿死。若是真的如此,汉地胡人也不会越来越多。

向胡人兜售粮食来换取牛羊,一方面让胡人习惯农耕饮食,加快汉化;另一方面,便是控制其经济发展。只要他们开始吃粮食,就得多放牛羊,牧场承载力就那么多,牛羊多了,马就少了。

最重要的是,售卖粮食就相当于战争中的"围三阙一",让他们不至于活不下去,毕竟有一条活路,谁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区造反,乱子就起不来。

粮食就是人的命脉,而粮食吃多了,是不会再去吃风沙的。”

满清统治草原二百多年,几乎没有发生大的动乱,难道真的是因为将他们打怕了?当然不是。

有人将满清的统治归结到三大国策,什么“南不封王,北不断亲”,“分封以制其力”,“崇释以制其生”,其实这都是战术上的事。归根到底,满清政府帮着蒙古王公更好地统治牧民,压榨牧民,使蒙古王公能够不用掳掠的方式,便能满足统治需求,而中下层的牧民还无法进行外部革命。

这种情况下,蒙古王公为什么要反抗满清政府。

都站着把钱挣了,谁还跪着。

至于给了胡人粮食,胡人的人口会不会急速碰撞,那纯粹想多了。学会了剥削的统治阶级,要比只会杀人的统治阶级可怕的多。

这才是曹昂的思路,文化上同化,经济上控制,利益上平衡,以求达到统治的安稳。

现在只是开始,曹昂会逐步拉开这张大网。

······

这一次北上,曹昂收获颇丰。大的方面,未来北方战略基本上开启,诸事只要按部就班,就能重现昔日大汉荣光。

而小的方面,曹昂在平阳新得了二人,一是贾逵,一是孙资。曹昂想着二人也是治政良才,尤其是贾逵,军事、内政、忠诚都是九十分以上的全才,几次在曹魏力挽狂澜,便留在身边听用。

这样的大才,若非年龄不合适,曹昂都想收为弟子。

匈奴之事定后,平阳城很快便空了。麹义、裴茂、徐晃率领大军北上晋阳,开启了并州战略;而夏育也兼任使匈奴中郎将,奉命前往西河,督促去卑、呼厨泉离开黄河东岸。

至于曹昂本人,则准备南返。

解决胡人是以后的事,当前的问题还是天子。

不过曹昂还未走,天子派遣的使节台崇到了。

曹昂还以为安邑出了啥事,可是一问才知道,刘协之所以派台崇前来,乃是因为曹昂与刘协约定的一月之期要到了,刘协害怕曹昂毁约,这才派台崇前来督促曹昂回安邑,准备南返洛阳之事。

曹昂听后,哭笑不得。

难道返回洛阳之事,还是儿戏,自己说反悔就反悔?

台崇也有些尴尬,毕竟前来催促,倒是显得跟不信任曹昂一般。幸好曹昂不以为意,否则他就要难看了。

“台侍中,平阳这边,确实是诸事繁杂,我正与匈奴逆贼于夫罗交手,短时间内怕是腾不出手来。你且返回安邑,禀报天子,让杨太尉和赵司徒一起,组织朝廷南下洛阳。天子身边,也有数千军队护卫,且从安邑到洛阳沿途贼寇,俱已清剿,倒也不会惊扰了圣驾。”

台崇听到曹昂让朝廷自行前往洛阳,也是吃了一惊,久久难以置信。

这些年来,董卓、李傕、郭氾、张济这些逆贼,都以控制天子为目标,这曹昂()

如何浑不在意天子的归处。

台崇很想问一句,你曹昂不要控制天子了?

台崇由于失神,没有立即回复,曹昂看了对方一眼,便问道:“台侍中可是还有疑问?”

“大,大将军,这朝廷诸事该如何处置?”

曹昂回道:“诸事从前怎么办,现在便继续怎么办。至于大主意上,杨太尉、赵司徒二人俱是录尚书事,这朝政方针,自是该有此二人掌之。”

台崇确认再三,方才相信曹昂并非虚言,而是真的将朝廷的大权,交给了杨彪、赵温二人。

台崇不知道曹昂到底是什么目的,只能归为曹昂或许真的是一心兴复汉室。

台崇离开后,曹昂砸了一个杯子。他其实并没有表现的那么淡定,刘协这个蠢货,急着赶回洛阳投胎吗,简直是孺子不可教也。

“派人告诉舅父,让他留在河东。”

这一次,曹昂准备彻底放权给小朝廷,就看刘协和杨彪等人,没了自己,会玩出什么样的招数来。

帐中气氛极其低,众人皆是战战兢兢,不敢言语。

过了一会,步骘、桓阶二人才低声劝道:“主公,虽然天子有过,可是将天子彻底委于杨彪、董承,还是有些不妥。若是主公真这么做,天子或许更怀疑主公有别的目的,而且一旦朝廷出了什么事,倒是显得主公故意放任。

再说丁公乃是司隶校尉,留在河东,也是不便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