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连锁反应

第322章 二十天平柬连锁反应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第322章二十天平柬,连锁反应

“那就让吕宋供应一批粮食,等交趾彻底安定下来,再对付吕宋。”

朱祁钰叹息:“若能一劳永逸,把人全都移去南洋该多好啊。”

“陛下,移民之事有伤天和,做一次就伤筋动骨了,不能多做呀!”

胡濙苦笑:“今明两年敢移民,多是播种玉米之功,热河、宁夏这等不产粮的地,也出了些粮食,缓解了漕运压力。”

“这两年天公作美,虽不说大丰收,起码灾害少了不少。”

“您又犁清了山东、两湖,让这两地成为产粮大省。”

“今年甘肃也能自给自足了。”

想开拓,得先自己吃饱肚子。

不然打着打着,大明没了。

“是啊,北方充盈,才敢放弃一年的收成,去移民。”

“幸而暹罗进献的粮食,让景泰十一年安然度过来。”

“居安思危,得为明年做准备。”

“明年开春之前,江南必须完全恢复,不能像今年这般乱了。”

朱祁钰道:“天时地利,皆在朕这边。”

“只是征柬之战过于匆匆了,怕是损伤巨大啊。”

“陛下,这是没办法的事。”胡濙道。

“战殁者多赐财货。”

朱祁钰话锋一转:“对了,陈嘉猷从印度带回来的医书,老太傅看了吗?”

医书在南京誊抄三份,一份在谈允贤宫中,一份赐给了胡濙,一份给随从的太医们观看。

“陛下,印度医书,和华夏似乎是一套体系。”

胡濙认真道:“老臣读完,深感印度曾经之璀璨,奈何其民已经忘记了传承。”

朱祁钰点点头,印度的灿烂是断断续续的,华夏的灿烂是不断延续的,两国没有可比性。

“印度和交趾一样炎热,上面可有治疗此等水土不服的方子?”朱祁钰问。

“倒是有的,老臣正在整理,等整理完毕,便呈给圣上。”

移民去交趾的人,因不适应气候死了很多人,这还是医者、药材充足的情况下,不然移过去一百多万人,估计剩不了多少了。

朱英、夏埙、郝暄都生了一场重病,而刚刚崭露头角的郝暄,竟病死了,着实可惜。

“不用呈给朕,您编纂好了,就送去太医院,由您牵头,筵请天下名医,编纂一本医书,朕掏钱刊印,务必让交趾人手一份,让交趾读书人都学医,自治自救。”

朱祁钰下血本了。

“老臣遵旨。”

又说了几句闲话,胡濙才告退。

朱祁钰则在思索。

驻跸杭州府的胡豅,收到圣旨,他便放下军务,将军务全部交给张固。

在浙江百姓中,挑三十万充实宝州。

还要挑三万人,充实澎湖县。

澎湖巡检司已经变成了澎湖县,隶属于宝州府。

还要挑些不怕死的,充实一些未开发的小岛之上。

主要挑佃户,养尊处优的不要。

开垦宝州,没个十年二十年之功,是开垦不出来的,所以需要能干的人上去。

再从交趾弄些奴隶上去。

俞纲执掌福建水师后,会向南开拓小岛,再把人往小岛上移,但那是后话了。

梁珤已经登上了宝州府。

大明龙旗,插上了宝州府。

他对招降倭寇十分不满,以大明的实力,三年就能荡清全部倭寇,一个不留。

战功没了。

梁珤心情不好,对安置之事也不上心,反正功劳不是他的,等中枢派人来吧。

他则负责打前站,并开辟从宝州府到福建的航道。

高明已经带着中枢挑选的属官启程了,不日就会到达宝州府。

项忠则收到圣旨,带着上百船礼物,率船队赴倭,先到琉球。

琉球乃大明属国。

倭寇祸乱东南,琉球也深受其害,如今倭寇荡清,大明水师扬帆而来。

皇帝想收回琉球,项忠先去试探试探国王的口风。

琉球是万国津梁,是海上要道,而且拿下琉球,倭国就被大明两下夹攻,早晚都是大明属地了。

十月十七,从南京始发的运输船队抵达交趾,在驩州下船。

而船队并未返航,而是沿着海岸线往西而去,船上的豪华装饰则被陆续拆除,放在几艘船上,这些船返航回上海。

从金瓯湾往西,一路到曼谷。

曼谷是大明的租借地,如今囤积着大量奴隶,船队抵达口岸后,奴隶登船。

七百艘运输船装满人后,从海路回国,在香港卸货。

来的时候,一船装130位士兵。

回来的时候,一船装2000以上的奴隶,最多的一艘船装了2200人。

奴隶在香港卸货。

船支冲洗干净后,装上从北方运过来的军备,再次启航,运去驩州。

卸货后,又从驩州启航去曼谷,从曼谷装着奴隶返航,在香港卸货。

反复几趟,把打仗需要的军备运送完毕。

最后一趟就在香港装足了木材,返回江南。

这条贸易线,开辟不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