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在北宋当陪房 > 第 27 章

第 27 章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把这几人打发走后,柳氏拿着刚给婆母吴老太做的冬鞋,用上好的料子做的鞋面,面上绣着翠鸟登枝,去了她那。

这天冷了,吴老太不舍得买上等碳用,只能捡些下等碳。

柳氏进了她屋里,被碳烟呛的忍不住咳嗽。

“娘,我还是让我兄弟托人给你捎点好碳来使吧。”

丰州的碳价比这的要贱些,但也贱不了多少。

又路途远的,吴老太说什么也不让她捎。

她坐在炕上,身上盖着兔皮褥子,身上穿的很厚实,袄子里面还套着个夹袄,怀里抱着汤婆子。

闲来无事,和赵婆子几人在打叶子牌。

赵婆子都不愿和她打,这个吴老太总是赖她的牌不说,昨个明明是她赢了她四文钱,那钱到今日也没给她,怕是装聋作哑的不想给了。

“老太太,算上这盘,你就欠我十个钱了。”

赵婆子又提醒她一次。

吴老太脸色不好看,把手中的叶子牌扔在了炕上,不玩了,催赵婆子去给她烧茶水来吃,也不说给她钱。

赵婆子撇了撇嘴,心里快呕死了,次次都是这样。

若是对方赢了她的钱,她不给都不行,哪有这样的。

“娘,这是媳妇给你新做的鞋。”

柳氏坐在炕沿上,解开包袱皮,把布鞋给了吴老太。

“天这么冷,做什么鞋。”

吴老太心疼儿媳,把布鞋接过来,仔细打量,心里欢喜,

“也就你心里有我这个娘,像二房那个不孝的,谁穿过她做的鞋?”

柳氏没接话,反而说起了米价上浮的事,

“娘,今年铺子里的钱还没收上来,米价又这样。

府里的婆子还整日吵着说吃不饱,我都不知该如何管这个家。

那些子下人,不能体会管家的不易,只在乎自己碗里的那点子米。”

柳氏没说蔡婆子她们砸锅的事,嫌丢人。

“这都怪你那个二叔,都多少日子没捎钱来了。

咱府上如今过得这样紧巴,等过两日,我让二郎给他去信,催催他。”

吴二叔以前常常捎钱来,吴老太都习以为常了。

在她看来,他没有儿女,以后要靠她这房,把那银钱多多拿来孝敬她这个嫂子,是天经地义的。

她让柳氏放宽心,手里银钱不够使,就来她这拿。

柳氏出了吴老太的屋子,手上多了二十贯银钱,还有一匹陈年的缎子。

把缎子卖了,也能得几贯银钱。

柳氏不舍得把手上的银钱全拿去买米,每次都是三斗三斗的买。

这样不仅没有省下银钱,反而还多用了。

因为米价一天一个价儿,天天都在涨。

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。

不仅米价上涨了,就连梁堇卖得鸡子都被迫涨价。

以前四十文钱,能买一筐,如今买不到一筐了。

还有脚店里的丰糖糕,以往都是一文钱两块,现在买不来了。

天上下着鹅毛大雪,卖鸡子的梁堇顶着一身雪回来了。

路过蔡婆子家门口,就见小红正蹲在门口哭。

“这么大的雪,你怎么不进去啊?”

小红见是隔壁的二姐儿,忍不住又淌了一行热泪,

“蔡婆婆把我赶出来,不让我进屋。

她刚刚让我去典当她的旧衣,典当了八个子,蔡婆婆非说我贪了她的钱。”

小红穿的薄,脸都冻烂了,两只手更是红肿的像发面馒头。

“我真的没有说谎,典当行里

的人就给我八个铜子。()”

梁堇晓得她没有说谎,如今那米价翻了几番,市井小民,谁家里有银钱,能熬的这般吃啊。

只能去典当衣裳,衣裳多了,就不值钱了。

以前典当一件绸子衣裳,能典当来一贯多钱,现在能典当个五六百文就不错了。

梁堇去外面卖鸡子,见得多了,还有胳膊里夹着两卷字画去典当行的。

你先来我家避一下风雪吧。?()?[()”

蔡婆子把人这般赶出来了,也不给她件厚袄子。

等进了屋,梁堇想给她找一件自己的袄子,可被桂姐儿拉到了屋里,

“你怎麽把蔡婆子的丫头领咱家来了?”

“蔡婆子把她赶出来了,我见她没地方去,外面又下着大雪,让她在咱家避会雪吧。”

梁堇有些不忍。

“就你心好,拿自己当菩萨,蔡婆子不爱干净,一头的虱子,这小红和她整日在一个屋。

说不定她也染了一头的虱子,你把她领来,她头上的虱子染给咱咋办?”

桂姐儿想起蔡婆子头上的虱子,就忍不住瘆得慌。

梁堇也想起来了,那蔡婆子爱使唤小红给她抓头上的虱子。

可把人都领进来了,也不好再赶人家走,外面又冷。

那小红的耳朵,还有脸都冻得溃烂发脓,听她说,她的脚流血了又结痂,和布鞋粘一块了。

梁堇还是给小红找了一个她不穿的袄子,这袄子她也不要了,算是给她了。

又把自己去年穿小的棉布鞋也给了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