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我给玄德当主公 > 第四百八十三章 虽不利于吾吾亦往也

第四百八十三章 虽不利于吾吾亦往也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,对于徐晃归顺曹操之前的描述非常模糊,只知道他初为河东小吏,后来归顺到了杨奉的麾下。

杨奉是白波贼,不过后来在李傕执掌大权的时候,杨奉曾归了李傕,有了名正言顺的官身,而身为河东郡吏的徐晃,想来也就是在那个时间段归于杨奉麾下。

即使杨奉跟随李傕有了正规官身,但他毕竟是白波贼出身,河东郡本来就是高门云集之地,若是出身较高的豪士,想来还是不屑于与杨奉为伍的。

所以徐晃的出身应该并不是很好,他虽然是河东的郡吏,但想要出位怕是极难,非得抓住一切机会不可。

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断,刘俭大概询问了一下徐晃的身世。

身为上官,特别是当世名将,询问一下徐晃的出身并不算什么大事,徐晃也有义务向刘俭禀明自己的出身。

但很显然,徐晃对于自己的出身有些惭愧,他只是大略的向刘俭做了一下介绍,并未详细阐述。

虽然介绍的非常粗糙,但刘俭多少也听出了大概的名堂。

果然,徐晃的出身不高,别说是豪右之门,甚至连寒门都算不上。

属于家道中落,颇为寒酸的那种,只能靠着参军出位。

徐晃很年轻又没有什么背景,但能够在参军之后被王邑赏识,提拔为曲军侯,足见其能力非常了得。

毕竟,三河之地遍地豪富,能够不走后门而被一郡太守重视,非得有大能力不可。

当然,这也跟王邑的出身有关系,河东太守王邑虽然是高门士族,但却是边郡士门,而且还是出身凉州边郡。

似王邑这样地方出身的人,多少能够体会徐晃这种人才的艰难和不易,所以他愿意提拔徐晃这样的真人才。

这次让徐晃代表自己来请刘俭的兵马,也足见其对徐晃的重视。

“公明,且将白波军如今在河东的情况与我大概介绍一下。”

“诺!”

徐晃见自己报出了身世之后,刘俭并没有轻视于他,心中随即松了口气,与他便大致为刘俭讲述了一下河东目下的情况。

河东原先的本地锐士驻军,基本都被董卓收编到朝廷的正规军去了,王邑到河东当太守之后,河东的军事力量几乎为零,所以王邑只能组织新军,用以应付乱世,并大胆起用河东本地的底层豪杰猛士,而徐晃就是其中之一。

但就算是王邑非常努力的组织河东军,但和白波军相比,战力实在是相差太多,白波军在三河之地的影响很大,历史上的白波军能够与西凉军争的有来有往,甚至将牛辅打成败绩,足见白波军在三河之地的势力与影响力。

但往常的白波军在河东之地打劫,也不过是为了补充军需,但是这一次,他们却在河东攻略县城,占领城池,转移根据地,且不断集合兵力,大有将河东地区一举囊括到其麾下之势。

而根据白波军打出的“陈留王当立”的口号来看,白波军的最终目地,则是要攻入关中,与朝中的主力作对。

而且响应白波军的另外两大黄巾军团,一个是黑山的张燕,一个是弘农的张白骑。

根据王邑的判断,这三支黄巾同时起事,大有能掀半天下之势,比起当年的张角,现在这三大黄巾贼寇的力量也算不遑多让。

王邑知道,光靠他自己的微弱力量是守不住河东的。

所以他只能做两手准备,一是向关中的朝廷请援,一是希望刘俭出兵剿灭贼寇。

但是王邑也知道,刘俭如今屯兵雒阳,似乎是在暗中和朝廷讲条件,三大黄巾贼寇起事,与刘俭并无半点关系,刘俭完全没有必要趟这浑水。

所以,他才派自己的弟弟,与刘俭有同窗之谊的王哀前来。

但是,王哀对于能够邀请到刘俭去剿灭白波军,似乎并不上心。

听徐晃说完之后,刘俭伸手指了指旁边的位置,示意徐晃坐下。

徐晃道了声谢,随即跪坐在了刘俭侧面的位置上。

“公明乃是河东郡的曲军侯,擅于军事,但刘某却不知公明是否擅于时政……我想问你,如今关中方面,关于我刘俭的传言,你是否知道一些?”

徐晃的脸上露出了几分犹豫与无奈。

随后,他还是说道:“晃虽是军旅中人,不过赖王府君重用,平日里又多教诲,多少是知道一些的将军与朝廷之间的事……”

刘俭笑道:“你知道些什么?”

“晃知晓,朝中有人保奏将军为抚远大将军,有总领境外之权,只是朝廷久议未决,将军屯兵于雒阳,与朝廷处于僵持阶段。”

刘俭点了点头,道:“看来,王府君对你,多有教导之心。”

“全赖府君不弃……”

“既如此,那你觉得,我在这个节骨眼,向河东出兵……合适吗?”

“这……”徐晃闻言有些犹豫。

“你但说无妨,出汝之口,入吾之耳,无第三人知晓。”

徐晃拱手道:“其实……依照王府君度之,我等今日虽来邀请将军出兵,但将军只怕有九成不会出兵去助……”

“为何?”

“朝廷不予将军为抚远大将军,盖因恐将军权柄过重,功高震主也,将军若是打赢了白波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