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我给玄德当主公 > 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君臣臣

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君臣臣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他觉得他信错了所有人人,这大汉朝的臣子,没有一个是可信的。

他刘辩走到今天,全都是被这些臣子给坑害了。

除了刘辩过的心惊胆寒,夜不能寐,他的母亲何太后也是天天以泪洗面,现在长安成了这种局面,何太后也自然知道他们母子将面临巨大的危机。

可是如今放眼四顾,除了那些公卿之外,他们母子没有一个可以信任,但是那些公卿现在自顾不暇,又哪有多余的精力来保护他们母子。

最终,王允和杨彪上奏,要求刘辩拿出帝王的威严,驳斥这些诸侯王和汉室宗亲,命他们立刻返回到各自的辖地去,不要在都城境内逗留,不然统统以谋反之罪论处。

所有人都知道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但是王允和杨彪依旧是坚持这样做。

诏书发下去之后,汉室宗亲们并不着急,他们只是继续陈书,甚至有的人还写血书,以死上奏,向着城中飞箭传书。

总之,还是那句话,皇帝不见他们,他们就不走!

没过多久,就见朝廷天子的案上,到处都堆满了诸侯王的上奏。

整个桌案几乎都要被诸侯王和刘氏宗亲的上奏给淹了。

而少年刘辩看着那些上奏,则是双眸赤红,双手不住的发抖。

他恨不能将这些写奏疏的人统统千刀万剐,一个不留。

但是很可惜,他现在没有权力能够杀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。

他所能做的事只有一件事,就是继续下诏书,严格勒令这些人立刻返回辖地。

但是又有谁能听他的呢?

在种种无奈之下,刘辩只能召开朝会,召集手下的一众大臣,商讨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处理。

以荀攸为首的一众清流系士族都是低着头一声不吭,只能是任凭天子刘辩和那些贵族公卿们就这件事争执不休。

他们争执来争执去,却也根本商讨不出一个有效的法子。

最终得出的结论,依旧是由天子下诏,继续勒令这些刘氏宗亲从长安境内退走。

天子的诏书再次下达了,这一次,所有的诸侯王和刘氏宗亲则是改变了套路,他们不再要求继续见天子了,而是上奏,向天子陈明,他们可以撤回去,但是为了大汉天下,为了刘氏江山,天子刘辩一定要把他身边的奸臣首脑交出来。

所谓的奸臣首脑,就是王允、杨彪,淳于嘉三个人。

只要天子刘辩将这三个人交出来,那他们就立刻撤走,甚至包括刘俭也会撤走。

换成原先,诸侯王的说辞,京城中的朝臣大多都不会信的,

但是在这个生死时刻,他们的心早就乱了。

就算是有一线生机,他们也要试上一试。

这个方法是贾诩提出来的,他就是要为了分化朝堂中王允,杨彪等一系的政治格局。

不得不说,贾诩的毒计,还是非常有效果的。

只要将王允、杨彪、淳于嘉这三个人交出来,所有的刘氏宗亲就会撤走,天子依然还是天子,朝廷依然还是朝廷,其余的臣子依旧还是以前的职位。

在看到了这些上奏之后,王允、杨彪、淳于嘉三个人的心顿时凉了半截。

他们急忙纷纷跑到刘辩的宫殿内,哭着喊着,向刘辩上奏,表明自己的忠心,希望刘辩不要中了奸臣之计。

刘辩也只是安慰他们,说自己不会牺牲他们来换取自家叔叔伯伯兄弟们的支持。

但话是这么说,刘辩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,那就谁也不知道了。

其实当今天子还是有心一试的,但可惜王允等人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,他们不敢。

但其实不只是天子,朝臣之中,甚至很多王允,杨彪等人的同党之中,此刻也有很多人开始考虑,要不要将王允和杨彪等人交出去,来换取长安的和平呢?

……

……

就在长安朝廷一片混乱之时,刘俭在自己的大营内,宴请了百余位诸侯王和有名望的刘氏宗亲。

今日这顿酒宴,实在是来的非常突然,让所有的人都非常的诧异。

不过既然是刘俭邀请,众人也自然是要给他面子了。

于是,便见一众汉室宗亲和诸侯王前往刘俭的帅帐。

等到众人陆续到达之后,他们方才明白了刘俭此番宴请他们的目地。

原来,是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也抵达了长安。

这个人,就是陈留王刘协,当今天子的亲弟弟。

十五岁的刘协已经长大,模样颇为儒雅俊秀,在相貌上,他和他过世的母亲王氏颇为相像。

但是,一众诸侯王们却听说,刘协在日常的行为上,和先帝一样不检点。

特别是在女色这一方面。

十五岁的刘协正值青春期,也是男性情窦初开,欲望相对开始旺盛的时刻。

自打去年刘协开了荤之后,他对于男女之事,就如同他父亲一样的热衷。

而刘锦在刘俭的指点下,也并未对刘协的行为加以告诫,相反的,反倒是异常的支持和放纵。

这一年多来,陈留王就在河北民间选美,暗自纳入府中,虽然后来刘俭为他做媒,让他取了胡氏家族的女子,不过在这却并不妨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