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历史军事 >左舷 > 第325章 陆上全尺寸飞行甲板

第325章 陆上全尺寸飞行甲板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“万事开头难,我们的战机是第一代,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,对战机越了解,越有利于咱们的试验训练。”李海说。

毛乐乐挠着脑袋,说,“咱们用专门的教材啊,你看的是机务专业本科第二年的教材。”

“你也知道啊?”李海回头,笑着问。

毛乐乐说,“我好几个同学读的机务专业,他们都是招飞的时候体检没过的,退而求其次干了机务。”

“嗯,你说得没错。”李海说,“我的想法很简单,越了解飞鲨战机的性能,飞起来就越有把握,当然包括机载火力控制系统。”

毛乐乐深深记下了,重重点头,顿感压力更大了。李海可是他们这些生长班飞行员里的佼佼者,而且还当过护卫舰的舰长,人家这么利害还这么努力,如何不让这个菜鸟压力山大。

他本想躺会儿的,这会是一点不觉得累了,也拿出带过来的书学习起来。

这间第一次有了人味的宿舍很快安静下来,只剩下翻书的声音,和做笔记的刷刷声。

和他们一样的是,朱炜和洛隼也没休息,两人碰头,却不是学习,而是讨论训练计划。他们一个是组长一个是副组长,弹射起飞试验训练项目他们负责,既是组织者也是执行者。

这个基地改建期间,他们就经常往这里跑,对情况非常熟悉。

看到朱炜又点了根烟,洛隼说,“少抽点,肺活量该受影响了。”

“问题不大。”朱炜吸了口,缓缓吐出来。

洛隼摇头笑着说,“我是真的羡慕你们这些长期在高原飞的家伙,肺活量强得很。”

“要比你们早三年停飞,有什么好羡慕的。”朱炜笑道。

朱炜先是在空二师服役,后来调到西部鹰隼旅,几年后加入了飞鲨部队,而西部鹰隼旅是正儿八经的高原部队。

“先搞一个月的基础训练,再转入起飞训练,稳妥点。”洛隼看着制定出来的训练计划草稿,提出意见。

朱炜拉了一下时间线,道,“现在是八月底,今年满打满算四个月,总部要求今年要拿出训练大纲草稿。搞一个月的基础训练,时间有些长了。”

“李海离开了航空兵部队这么久,毛乐乐又是新飞行员,基础训练不搞扎实,后面容易出问题。”洛隼说。

显而易见,对他们这些拥有丰富歼-15飞行经验的老海鸟来说,不存在基础不牢固的问题,而李海和毛乐乐的实际情况摆在那里,洛隼的担心是有道理的。

“张总让他们俩加入试验训练组,当然是有全盘考虑的,否则全部安排老飞行员过来不是更好?所以,你的担心不存在。我主张,就搞一个星期的基础训练,结束之后直接上弹射。”朱炜坚持自己的意见。

洛隼仔细思考了一阵子,意识到自己有些瞻前顾后了,这种思想在试验训练这块是要不得的,当即点头,“好,我赞同你的意见。不过,基础训练效果要是不佳,必须得延长时间。”

“那是肯定的。”

到了下午三点,基地来了个参谋领着李海和毛乐乐了解整个基地的设施,尤其是弹射跑道。

参谋叫刘作飞,陆军中校军衔,穿一身21式作训服,挂的是装备发展部的臂章,是载八一军旗的那种,而不是什么装备发展部直属单位,这说明刘作飞是真的来自于装备发展部本部。

李海从刘作飞身上感受不到什么兵味,其谈吐举止是透着浓浓的知识分子味道的,显然,他是高学历的技术型军官。

“这里就是弹射跑道了,你们注意到两侧的滑轨没有。”刘作飞站在弹射器滑轨一侧,却指着跑道两侧问。

李海仔细一看,两侧分别有一条滑轨,比弹射器滑轨要长一些,便说,“看到了,那是干什么用的?”

“我们工棚的滑轨,我们会定期在工棚里模拟海上环境,测试弹射器在各种环境下的工作情况。”刘作飞继续介绍着,“这条跑道是按照三号舰的起飞跑道规格建设的,长度比二号舰的长了五米。”

他笑着看了看李海和毛乐乐,“别小看这五米的长度,能够增加好几吨的起飞重量的。”

三号舰大概多大多长多宽,大家是心里有数的,不出预料的话,标排应该是八万吨级别。按照大型航母的冗余量计算,最大排水量是应该超过九万吨的。不过,这些数据即便是下水服役,都属于核心机密。

“最大起飞重量多少?”李海问。

根据可靠情报,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45吨。李海是做过分析的,他认为这个数据是很接近真实参数了。尼米兹级装备的c13-b型整齐弹射器,行程99米,可以在2秒内将30吨的舰载机加速到220-300公里的离舰速度。而福特号装备的电磁弹射器行程达到了110米,比c13-b型长了足足11米,还是更先进的电磁弹射。

刘作飞笑着问李海,“你们保密协议签了吗?五十年的那份。”

李海点了点头,毛乐乐则连忙回答,“签了,刘参。”

随即,刘作飞说了个数据,于是李海和毛乐乐就沉默了。

答案是令人震惊的,像是在做梦。

刘作飞笑着说,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