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鸳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> 第91章

第91章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的秦国骑兵 , 将侵犯代郡的匈奴人砍杀过半时 , 那些剩下的匈奴人同党终于发现 , 代郡百姓并未府张声势 !

这支骑马技术比他们还溜的大军 , 这位冲在最前面的杀神 , 确乎乃是赵国战神李牧 , 而非与他容貌肖似的冒牌货 。

原来李牧真没死 , 他回来了 !

几乎是一夜之间 , 代郡的匈奴人就丢下抢的财物跑了个精光 , 生怕李牧会带人追来将他们杀个干净 。

临走前 , 匈奴探子还将这消息传到北地各郡 , 各郡耀武扬威的匈奴人知晓后 ,

当天就匆匆往阴山以北逃去 。

李牧并不打算带兵去追 , 他此番前来 , 身负君王交代的几重任务 : 一是为解北地之危 , 顺势为秦国占下这地盘 , 二则要带兵南下与王翦李信等人会师 。

北地除了匈奴之患 , 还有一个大危机是百姓马上面临断粮之事 , 让他尤为感动的是 , 此番出发之时 , 自己尚未来得及开口提醒 , 秦王便爽快地命人将施粥的粮食放在军粮车中 , 随大军一道运来了代郡 。

这赈灾的数十石粮食熬煮成粥 , 足够北地各郡百姓度过最寒冷的一个月 。

后续的粮食 , 朝廷也会在赵国动乱结束后陆续运来 。 一个月时间 , 已足够秦国拿下赵国全境 。

当饿了好几日的代郡庶民 , 含泪喝上热乎乎浓稠秤米粥时 , 终于相信了李将军当日的承诺 : 秦王 , 是一定会为他们送来粮食的 !

看 , 他们刚成为秦王的子民 , 就不必再担忧会饿死了 , 这世上 , 愿施粥救助受灾百姓的君王 , 恐怕也只有大善人秦王吧 !

北地境内 , 尽是万民对秦王 、 李牧 、 还有秦军的无尽感激 , 而这感激 , 也让明赫的善意值噱啦直涨 。

安排好北地驻守人手后 , 李牧便挥师一路南下 。

一月上旬 , 寒风依然刺骨的洛水河畔 , 三国主将们等了一个月 , 却并未等到君王再传来任何诏令 。

他们只好猜测着 : 想来无论北地匈奴之事 , 还是战胜后瓜分赵国一事 , 王上皆不想让他们操心 ? 眼下 , 不如先攻下武安 、 邹郸等最后几座城池 ?

在主将们的带领下 , 士卒只得勉强打起精神来 , 准备一鼓作气将赵国灭掉 , 早日归乡 。

哪知这时 , 竟有几队秦国大军从天而降 , 兵分三路将三国联军团团包抄 !

在三国主将带人发起数轮突围战之后 , 终于绝望地意识到 : 秦军以逸待劳 , 士气远比疲惑不堪的三国联军高涨 ; 秦军凶名在外 , 一上战场就眼冒红光冲过来一阵乱砍 , 许多三国士卒莫说奋勇杀敌了 , 他们一看到玄衣黑甲的秦军 , 竟转身就抱头而逃

眼看秦军势在必得步步紧逼 , 眼看联军阵营早已溃不成兵 , 三国主将纷纷派人送去了投降密信 , 只求秦军放他们离开 。

以王翦为首的秦军主将 , 很快命人送来了答允信 , 作为回报 , 他还按君王的叮嘲 , 将原本要送给赵国的九座城池舆图 , 分发给了三国主将 , 以 “ 慧赏 “ 他们的识趣 。

如此一来 , 三国各分得三座城池 , 主将们不由暄暗松了一口气 , 有了这些金山之城 , 此番倒也不算是无功而返 。

哪知他们打开舆图一看 , 差点气得吐血一一这城池之中 , 确实有煤矿 , 也种了高产冬小麦 , 但每座城池只有一里之地啊 !

三国百万大军忙活数月 , 拢共就得了九里之 “ 城 “, 秦国 , 真不愧是你啊 !

然而 , 任由他们如何气恼 , 也只能咬牙和血咽下去 , 甚至还得强颜欢笑地派人去跟王翦致谢一一

莫说这区区九城之辱 , 纵便是眼看就能落到三家手中的赵国 , 眼下不也说丢就丢吗 ?

他们不过是仗着君王的恩宠 , 得了这贴金的 “ 主将 “ 名头 , 实则对排兵布阵一吴不通 , 先前能一鼓作气攻下赵国大半城池 , 亦是仗着人数优势磊压赵国那帮将士罢了

可眼下来的秦军主将 , 乃是王翩 、 李信 、 桓猗这般身经百战的当世大将 , 而他们 , 却绝非李牧那般能与对方强硬抗衡之将领 。

就这样 , 三国主将带着大军迅速收兵而逃 , 他们一路安慰着自己 : 本将绝非软弱 , 只不过看着这一仗注定要输 , 何不早日收兵撒退 , 为王上保全这数十万大军 ?

当李牧带着大军从北地赶来时 , 三国联军早跑得没影了 , 而王翦等人已飞快灭了武安几城 , 特意留着邯郸等他来 。

这是当日出发前 , 深思熟虑后的李牧亲自向君王求来的恩典 。

他虽不愿沾染苗日同袍之鲜血 , 却通过韩国宁腾主动投降秦军一事 , 发现来自深受民众信任的将领之背叛 , 对旧国君王乃是致命一击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